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清朗金融网络环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了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
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邀请,北京乐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瑞资产”)作为协会会员单位,特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投资者宣传教育专题活动,面向关注私募基金行业的广大投资者,普及私募基金基础知识,辨析私募投资与非法金融活动的区别,帮助投资者有效规避金融诈骗风险,树立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开展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活动。
私募基金(Private Fund)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投资基金,与之对应的公募基金(Public Fund)是面向社会大众公开募集资金的投资基金。私募基金主要包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不具备公开性和社会性:私募基金需以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募集。
风险自担性:私募基金是风险自担、收益自享的产品,基金募集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本金不受损失或承诺最低收益。
合法性:中国证监会明文规定,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须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申请备案登记,私募基金产品募集完毕后,须向基金业协会办理产品的备案手续。基金业协会在官方网站上搭建了私募基金信息公示平台,投资者可登录基金业协会官网(https://www.amac.org.cn/)
私募基金不同于公募基金,对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是较高的,想要购买私募基金产品须认证为合格投资者,且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
自然人合格投资者的认定标准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机构合格投资者的认定标准为:净资产不低于 1000 万元的单位。
适当性要匹配:认购私募基金前,应进行风险测评,充分评估自身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风险偏好等是否与拟认购产品的风险评级信息相匹配,投资者应购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
基金文件须详阅:签署基金合同前,募集机构应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投资风险,与投资者签署《风险揭示书》。投资者应仔细阅读《风险揭示书》和基金合同文件,充分认识拟投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充分了解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独立审慎地做出投资决策。
信息披露应关注:投资者认购私募基金产品后,应持续关注基金的投资运作情况,有权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按照合同约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切实履行职责。投资者也可登录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备份系统(https://pfid.amac.org.cn)查询所购买的私募基金产品情况。
投资者可通过私募基金管理人直销或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代销的两种方式参与购买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管理人直销:参与购买前,投资者可登录上述基金业协会信息公示平台,查询私募基金管理人和拟购买的基金产品是否已依法办理登记备案。
基金销售机构代销: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基金销售机构须经中国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基金销售人员须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参与购买前,投资者可登录中国证监会(http://www.csrc.gov.cn/)和基金业协会(https://www.amac.org.cn/)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判断代销机构是否合法合规。
近年来,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金融诈骗活动频发,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少骗子更是利用社会公众对于私募基金行业较为陌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假借私募名义,屡行诈骗之实。作为一家专业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乐瑞资产特从私募基金行业的角度,为投资者辨析常见的金融诈骗套路,指明参与私募基金投资的正确方式。
“杀猪盘”典型特征
冒用投资机构从业人员名义,非法荐股
受害者往往具有投资理财需求,通过互联网寻找投资渠道,加入了所谓的“股票投资群”
群主自称是有多年投资经验的投资经理,任职于某头部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群内多个“投资者”聊天活跃,纷纷宣称入群后短时间内获利颇丰
受害者被“保证盈利”“稳赚不亏”“高额回报”所打动,注册了骗子提供的带有其声称的私募基金公司名称及商标的APP账号,打款之后,确实赚到了一些钱
受害者在群主的蛊惑下继续加码,不断补充资金,却开始出现无法出金、登录失败等异常情况,直至该APP再也无法登录,方知被骗
明规则,牢记私募投资规范
私募投资有门槛:监管规定,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个人投资者的金融资产不得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任何以私募名义招揽资金却低于私募投资门槛的行为,须警惕!
公开宣传属违规:监管要求,私募基金只能面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募集,不得公开推介、宣传、打广告。——任何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网站、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媒介宣传私募基金产品,均属违法违规,投资者通过上述渠道获得了私募基金产品信息时,应当立即警觉,防止掉入集资诈骗陷阱!
天上不会掉馅饼:私募基金是投资者自担风险、自享收益的投资产品,监管强调,任何私募基金不得对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益。——当投资者遇见打出“高额回报”、“只赚不赔”、“保本收益”、“快速致富”口号的私募产品时,应当立刻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知渠道,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
鉴别机构资质,查询备案情况: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是经中国证监会授权的基金行业自律组织,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均应向基金业协会申请登记,各类私募基金产品募集完毕,均应向基金业协会办理产品的备案手续。——投资者在参与投资前,可先行登录基金业协会的官方网站(https://www.amac.org.cn/)进行查询,核实私募管理人和基金产品是否具备合法资质,信息是否准确一致,再做投资决策。
认清官方网址,警惕个人账户:投资者可通过中国基金/证券/期货业网站查看合法金融机构注册的官方网址,谨防登录非法网站,更不要轻易向个人微信、支付宝或银行卡等账户进行转账交易。
会维权,掌握投资者的理性维权途径